人才擇業,實際上就是推銷自己的過程,從某種意義上說,這也是一種"買賣",也應當貨比三家,從而找到最能體現自我價值的發展機會。
面試時,在談到你的工作經歷時,招聘者往往會問你現在的收入情況。你可以在回答了對方的問題后,反問一句:這個標準與貴公司相比有多少差距?當然,老練的面試官不會回答準確數字,但是因為有了參照數,他的回答也許會含蓄些。比如,“不會低于這個收入”或“目前我們可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,但差距不會很大”之類。通過這些回答,你可以推算出新崗位的大致薪酬水平。即使對方不作正面回答,或對這個問題有反感,但由于這個問題是"承前啟后"的,所以也無法過分怪罪于你。
還有一些招聘單位在面試時會主動問:你希望的薪酬大約是多少?此時,你可以以退為進提出反問:只要有發展機會,我愿意接受貴公司的薪酬標準,不知按規定這個崗位的薪酬標準是多少?這樣,你不但沒有露出自己的底,反而可能摸清了對方的底。